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我最近奶奶個熊地有點忙

今年國科會研究計畫線上申請截止日為12月31日午夜12點整.我這幾年都利用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資料做研究,嫌跟國科會申請研究經費太煩,所以好久沒跟他們打交道了,今年想試試看申請個研究案,題目是:電視名嘴 (專職電視新聞評論員 )職業生涯與工作型態研究.明知道這案子不容易過,還是弄弄看,沒過也沒關係,反正做此研究花不了什麼錢,我還是會花一年時間把研究做完,然後出成書,當做我的下一本學術著作.
感謝JC43,讓我最近寫作能力明顯提昇許多,所以,用七天的剩餘時間寫研究企畫案,應該沒有問題,只是上來留言的時間就少了,先跟各位打個招呼,免得又猜我跑哪兒去了!同時,各位對我的研究主題如有建言,請盡快賜教,我好寫進企畫案中.
奚公終於又出手了!寫得真好!佩服佩服!能得陳社長肯定,奚公這輩子就值得了!!!
我這三個月經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再不斷提昇寫作品質,才能不辜負陳社長厚望.這種壓力不是外人所能想像的!
還君與老馬的中長篇也寫得精彩!各方回應更熱鬧.大娘不妨也寫寫長篇,讓大家熱鬧熱鬧 !
團團圓圓要到了,我可能是本班所有同學中住得跟這兩姊弟最近的人了!我們是不是應該辦個貓熊同學會,看完這兩隻肥仔後再來我家坐坐!

p.s.泛綠支持者會不會動員群眾去動物園捧台灣黑熊的場,以沖淡團團圓圓的統戰效果,而演變成新一波奶奶個熊的統獨論戰?

10 則留言:

林03 提到...

近貓者赤,近熊者黑,老胡,小心眼圈哪!

美國FOX和CNN比較有類似新聞駭客和攔截新聞,或者新聞夜總會之類的節目,但是我的印象是,來賓十有八九平日有full time job,很少有"專職"評論員.專職評論員通常見於報社,也就是報社聘用的專欄作家,或者是專職供稿的自由作家.這點,台灣的文化又不一樣了.

陳社長 提到...

先敬祝老胡兄研究計畫過關,這年頭百業蕭條,只剩下政府願意投資,待您老拿下巨獎,再來請客,促進國內消費,美化GDP成長率

oming 提到...

老胡英明。
名嘴當道與政經混亂有關,他們的背景與評論資料來源,責任與義務,風險與報酬,每日每周上節目和每次評論時間,甚而多人主持兼評論,多元的身分,的確令人目不暇給,且影響甚深甚廣,有些民眾因而上癮不看不行。
預祝申請順利。

nitama 提到...

老胡,你呢...他奶奶熊的相當精準。
有個建議,你參考看看.....不知來得及嗎。敏師在富林隔壁,就先電請當顧問(下回林府聚會,再請他來一敘),然後你手邊有民視新聞部現任、中視新聞部退休、台視新聞部急退(手心、手背都是肉,總要找個理由把同窗都串起來吧),華視新聞部轉戰的各路英雄好漢們,都給他掛上當資料來源,再加上您老的生花妙筆,這個案子就精彩可期囉。因為各家名嘴螢光幕前一團和氣,螢光幕下亂七八糟各吐各的槽,也是好看的不得了。再說吧!國科會經費充足,與其讓那些阿理不達的「叫獸」群魔亂舞,JC43為何不能.....嘿嘿嘿嘿,共襄盛舉呢?好好想想,規劃一下吧!

老胡 提到...

謝謝各位大人寶貴建言,對研究計畫內容幫助甚大!再強調一次,我不認為本案容易過;但這確實是個有趣又值得完整研究一下的現象,所以不管過不過,我都會將其完成後出書.

Wendy 提到...

我想知道的是,名嘴真的有意見領袖的功能嗎?

tinandcats 提到...

仁波切這題目有意思!
只是忍不住好奇,以此為業的人多(或是做得夠久)到可以分析職業生涯喔?
我身邊阿嬤級(65歲以上)的人不巧都是每日按時服用「新聞哇哇挖」,加減搭配「大話」。
從「哇哇挖」吸收大小生活知識,如國民年金怎麼領、遺產如何避稅、抓外遇要注意甚麼等等。看「大話」接收以往不熟悉的政治觀點。
不約而同,三位阿嬤都對節目中的常駐來賓如數家珍,叫名字都像叫自己孩子一樣順口,還能說出每個人的強項。
同樣是身邊我們這個年紀上下的人,較多按時服用的是「文茜世界周報」(不一定是小妹大),加減搭配2100。
這幾個節目都有明確的收視基礎,廣告主下廣告可以毫不遲疑。
只是這些節目(包括其他談話性節目)的名嘴來賓,既然領了車馬費,應該是有評估基準?像大聯盟的球員,沒有票房就減薪?像Sajo樣說,要是連出兩本書不賣的話,會被歸為票房毒藥。
萬一名嘴不賣,怎麼改啊?只是調整口條夠不夠啊?還是改變觀點?
以上,算是交心得報告?謹供仁波切參考啊!

老胡 提到...

謝了謝了!大家的意見我都會寫進企畫案中.

Yuan n Yali 提到...

胡老,如果再加入閱聽人如何接收、分析這些名嘴吐出的訊息角度,可能更有意思?台灣有人做過類似研究嗎?Anyway,提供您老參考。

當年要交兩篇所謂的professional track report才能畢業,選的題目一是針對當年美國電視方興未艾的infomercial的可信度,一是選民在不同層級選舉中(以美國總統、州和地方選舉為例)如何解析選舉資訊(特別是選舉廣告)。

兩篇的基本立論,都是閱聽人(或選民)在不同情境(不同層級選舉、純淨報導和infomercial)中,會用不同的schema(a mental set)去解析資訊,因此也會影響他們對所謂的可信度的判別,以及他們最重視的因素排比(議題、人格特質等)。有點「相對論」的感覺,簡單說,也就是閱聽人預設來分析資訊的schema是會隨情境變遷而改變。

政治名嘴各有立場,感覺上也跟infomercial挺類似的。就如Tina所提,連阿婆都對他們的背景倒背如流,一般閱聽大眾對這些名嘴傳達資訊的可信度認知?面對不同立場名嘴,閱聽人篩選解析資訊的shema是否有異同?

順帶一句,當年這兩篇報告都只是理論派,未經實驗,可信度不確定。哇,感謝JC43和老胡,近20年來第一次再寫到shema這個字。

楓葉公

老胡 提到...

元兄:
謝謝您老的建議,這也正是我在考慮的問題.我是想過把閱聽人的意見納入研究計畫中,但又想專注於探索名嘴部份就好.讓我再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