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也是鳥 - Yellow Bird
Wendy帶Sam Tsui上來,提醒了我也可以野人獻曝一下。如果不覺太無趣,可以直接點進YouTube上我們的帳戶,有今年五月底和十一月底兩場音樂會的錄影。都是楓葉公拍的哩。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葛蘭再發現
在1950年代大陸進行幾場激進的政治運動,台灣則是在反共的白色恐怖氣氛中,當時的殖民地香港反而成為一處文化綠洲,而且融入了好萊塢的歌舞片元素。葛蘭的外型雖然不是很出色,但是出色的歌藝,讓她顯得非常迷人,也是一代著名歌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HEzpdyhcI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aebrT_HFrA&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qI4h1uODng&feature=related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天籟美聲--網路素人歌手
仔細瞧瞧這段影片,你看出其中有什麼玄機了嗎?
(點選圖片下面左邊的方框, 可以播放影片)
這是最近在網路上爆紅的一段影片。
這位素人歌手Sam Tsui,是耶魯大學的學生,
也是耶魯無伴奏合唱團The Duke's Men of Yale的成員。
他和他的同學Kurt Schneider(最左邊表演口技那位)製作了許多音樂短片,
最近在網路上造成轟動。
除了這段"麥可傑克森集錦歌曲"的短片,
下面這段影片也有極高的點閱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IoSTbPt_PI&feature=channel
想欣賞這兩位才華洋溢的素人音樂家的更多作品,
可拜訪他們的部落格。
Sam Tsui部落格 http://www.myspace.com/SamTsui
Kurt Schneider部落格 http://www.myspace.com/KurtHugo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哈囉
Kathy、溫蒂、斐玟、澳門漢、社長樣和失聯的慧瑛:祝你們天天健康快樂!
這個七月份我們真忙。忙著度假:楓葉公的年休假,我們一家三口沒出遠門,忙著整理十年沒動過的儲藏室、忙著設法修理忽然故障的電腦螢幕、忙著在家張羅每天的吃吃喝喝、在家附近四處「散健康步」、到圖書管借DVD回家看....不過中間還接待了一位來溫度假、小我們六屆的學妹一家四口。
話說小我們六屆的49屆 (我當電台助教時帶的第四班),今年是他們畢業20年啦!於是他們也要辦同學會、也架起了部落格,那部落格裡的熱情、熱鬧、溫馨和時不時出現的暗潮洶湧,看著真是再熟悉不過了啊。想起了咱們自己去年揚起的萬丈波濤....
對了,這個暑假我這老狗還學會了一點新把戲:用Windows Movie Maker製作和剪接影片,然後upload上YouTube。各位如果閒極無聊,不妨上YouTube去搜尋「Folsom Singers」,就會看到一些楓葉公拍的、楓葉婆參加的合唱團的演出片段。楓葉公說我們今年真的唱得還不錯聽,極力建議我向同學們老王賣瓜一下。
Windows Movie Maker的使用法是我央求多福的同學教我,害羞的他抝不過,只好把使用法製成教學影片放在YouTube上,讓我自己邊看邊試做,我就這樣學會啦!同學們如果也有興趣試一試,儘可參考這段教學影片,他作得還真不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_A_AUgZlns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同學會之歌
現在台灣最夯的連續劇叫"老王同學會 "
同學會已是王道、顯學
片尾曲歌詞滿有意思的
瞧瞧, 是不是寫中了你我的心聲?
老王同學會----片尾曲//袁惟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YCa6ScjU2k
歌詞 :
老王說他要開同學會
有些人已不記得誰是誰
還是有你來他不來的問題
無法破案的問題
小平還是開著老爺車
曙光從瘦子也變胖了
大個大錡小嘉都還能喝
阿土壓倒和妻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歲月像巨大的電風扇
不停吹著智慧的風霜
無預警人生走到下一站
發現前面的風景還沒看完
小平還是開著老爺車
曙光從瘦子也變胖了
大個大錡小嘉都還能喝
阿土壓倒和妻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歲月像巨大的電風扇
不停吹著智慧的風霜
無預警人生走到下一站
發現前面的風景還沒看完 .....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惡水上的大橋
http://tw.youtube.com/watch?v=sbFEnoITiWE
在網路上找到一個翻譯很好的版本,特地貼上來給還君和大家欣賞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惡水上的大橋
When you're weary, feeling small 當你感到疲累與渺小(卑微)
When tears are in your eyes 當眼淚在你的眼中
I will dry them all 我將拭乾它們
I'm on your side 我就在你身旁
when times get rough 當世局艱難
And friends just can't be found 而朋友難尋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像橫跨在惡水上的大橋
I will lay me down 我將伏下(幫助你走過)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像橫跨在惡水上的大橋
I will lay me down 我將伏下(幫助你走過)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當你感到失落,不被接納
When you're on the street 當你流落街頭
When evening falls so hard 當夜色深沈
I will comfort you 我會安慰你
I'll take your part 為你分憂解勞
When darkness comes and pain is all around 當黑暗來臨,苦難遍地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像惡水上的大橋
I will ease your mind 我將撫慰你的心靈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像惡水上的大橋
I will ease your mind 我將撫慰你的心靈
Sail on silvergirl, sail on by 啟航吧,向前行
Your time has come to shine 你的時代即將大放光芒
All your dreams are on their way 所有的夢想都已啟程
See how they shine 看,它們多麼耀眼
If you need a friend 如果你需要一個朋友
I'm sailing right behind 我就航行在你身後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像惡水上的大橋
I will ease your mind 我將撫慰你的心靈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像惡水上的大橋
I will ease your mind 我將撫慰你的心靈
周華健 & You've Got A Friend
“ 周華健.......擁有一副清新嘹亮的好嗓子,詞曲創作能力也受肯定,近年更成立「擺渡人」音樂工作室,製作自己專輯外,也培訓新人,為歌壇注入新血。.......
提到工作室,周華健一臉俏皮表示:「未來總有唱不動的一天,到時總不能再找個朝九晚五的工作吧?」他表示,音樂製作是下半輩子工作重心所繫。工作室名稱「擺渡人」,則來自於早期專輯中一首自創曲「擺渡人的歌」。
周華健說,創作「擺渡人的歌」一曲之前,他在創作之路上正走進瓶頸,困惑且猶疑,似乎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超越李宗盛等人,直到有天突然頓悟,找出自己的風格才最重要,迷惘茫然多時的心湖剎時豁然開朗、一片清明,「擺渡人」正是當時心境轉折寫照。
他說,成立工作室就是為自己在歌手身份以外,另闢一條新途,「擺渡人」正符合這種尋求自我突破的寓意,同時也希望把樸美的新人塑鍍為耀眼藝人,甚至渡引為巨星,這也是工作室英文名稱定為「Star's Ferry」的原因。”
還君說得好,朋友歌是用來取暖的。溫哥華積雪未融,氣象說本周還有兩場雪,寒冬中回點兩首歌,送給還君,也給所有JC43同學。
一是Carole King所寫的’You’ve Got A Friend’(Tapestry, 1971),最有名的版本則是好友James Taylor所唱(Mud Slide Slim and the Blue Horizon, 1971),在YouTube上找到當年兩人合作版本:http://www.youtube.com/watch?v=7vY1peG8gHQ&feature=related(同一段錄影有數人po上網,這段轉錄不是太理想,但有JT的一段話,更原汁原味,鋼琴伴奏就是Carole King)。
再看前幾年Tribute to JT音樂會上,兩位當年掀起singer-songwriter風潮的戰友均已晉身阿伯、阿姆,再度攜手合作,別有一番風味:http://www.youtube.com/watch?v=9BH_7uL-2jQ&feature=related
另外,Simon and Garfunkel的’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談友情、講犧牲,早已是傳世名曲,卻也是導致這兩位小學起就攜手合作的夥伴當年分手的「最後一根稻草」。歷經歲月磨合,兩位老友記不再記仇、不再計較名份,笑說他們「依舊不同意、但已學會尊重」對方意見,兩人輪著唱(原版本是Paul Simon創作,Art Garfunkel獨唱):http://www.youtube.com/watch?v=qFruKvAq8PQ
查了一下wiki,詮釋過此曲歌手不下60人,但聽過的一些版本,最喜歡的還是Eva Cassidy,讓人熱血沸騰:http://www.youtube.com/watch?v=K4C9mH6_47Q。Tina聽過她那張’Live at Blue Alley’,原音重現加持下,一定知道那種感受。
寫到這兒,忍不住要再加放一首Eva的’A Red Red Rose’。一把吉他配上個性歌喉,真正的unplugged,每次車上CD放到這首歌,一定要重覆聽3次才放行:http://www.youtube.com/watch?v=arCs2Lw1Nu8。楓葉婆說,很適合閉著眼睛享受,聽完剛好安然入夢。
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老而彌堅的見証~周華健演唱會
朝陽穿透綠意盎然花木
彷彿身處印象派畫作裡
8點半不到 多數社團已散光
順著老式卡帶收音機傳來聲響走去
不覺來到一群婦女身旁
看著她們隨前方師傅手舞足蹈
愉悅模樣讓我放下背包 跟著學步
舞著舞著 音樂停了
她們的腳步並未停止
而是走向我 一一歡迎我
齊大姊為我介紹左邊成員7、80歲
右邊成員5、60歲
再過去那邊也有30來歲的
有些沒了老伴 有些動過大刀
有些則純來運動健身
問我幾歲?住那兒?為何有空來?
他們有志一同不提那檔敏感事
看一看我 便叫我立即加入
並說了句讓人臉紅氣喘的話
{ 我們正好缺你這年紀的團員
你來了 會是我們這裡的紅牌 }
頓時我腦中充滿了xxoo和疑問
{ 年輕時 都不曾在那行那業成為紅牌
這倒底是那門子團體啊 }
創團人一身古胴色肌膚出現
性格的她要大家叫她老蔡別稱團長
她說這團成立十年 成員有上百名
她免費編舞教舞 唯不收男性免麻煩
每周一至周六上午8~10點跳舞
是館內最晚活動也最不擾鄰的團體
每年聖誕節前率團登台表演
從舞台劇歌舞劇到黃梅調歌仔戲
我的身手身高扮男扮女皆可
哦
這個陌生的邀請
是我今年最溫暖的接觸之一
至今雖裹足未前 一直銘記在心
四個月後 一個周末下午
在大直永安國小籃球場
我又有了第二個陌生的邀請
一名小四生 指著我和我妹
要一對二 跟我們單挑籃賽
一時間 還未搞清楚怎麼回事
回神後 年齡加起來超過80的我倆
立刻捲起衣袖
準備和矮我們一個頭的小男生
拼鬥一番
忽然場內又竄進5位小學生
要求加入並分二隊賽球
我們姊妹倆不能同隊 但可選隊員
於是 滿場飛奔中你會以為
身高佔優勢的中年婦女較吃香
實不然 儘管你扯破嗓子
小朋友們拿到球 根本不傳給你
只有靠自己 地虎中賣高
不怕人笑大欺小 搶吧 投了
好在進球時 他們仍不吝給你掌聲
又一個最溫暖的接觸
體會過老的小的溫情
昨晚在小巨蛋
終於有了同屬中年人的溫暖接觸
周華健在22年歌唱生涯中
首度登上小巨蛋演唱
因為不景氣關係
之前香港四大天王郭x誠
和紅遍南北的海角7號范x臣
票房都僅8成左右
周的演唱會現場看來則賣座9成以上
儘管其間也有不少公關票
包括小妹的在內
但為報答歌迷不畏金融海嘯相挺
從晚間7點45分到11點我離場時
除星光幫四班二位歌手
各和他合唱一曲之外
無中場休息
全由周華健一人撐場
為近年演唱會中極獨特的演出
也展現老歌手真正實力
尤其10點剛過3首安可曲後
周華健隨興由歌迷點唱的作法
更讓現場high到不行
從他登台第一首歌 {做了錯了}影片
穿插現場接唱
22年來 他的身影有變化歌聲有滄桑
但不變的是
他對音樂執著認真且熱情不減
那也是對生命的一種禮讚
回想孔老夫子平生志向亦不外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懷之}
不管老年 中年 少年
陌生的 熟識的
我們付出關懷也溫暖了自己
僅以周華健的朋友歌,與大家取暖
這些年 一個人 風也過 雨也走
有過淚 有過錯 還記得堅持什麼
真愛過 才會懂 會寂寞 會回首
終有夢 終有你 在心中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話 一輩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 不曾孤單過 一聲朋友你會懂
還有傷 還有痛 還要走 還有我
http://tw.youtube.com/watch?v=ydingPIMWsg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點播時間

(2003 Alberta恐龍谷,楓葉公攝,楓葉婆發瘋演出)
現在換我轉一下頻道了。
我要送這首歌給芸娘和所有在感情上、工作上遇不淑的朋友,我喜歡它的歌詞:我的快樂,會回來的!(只要不被恐龍吃掉!)
http://tw.youtube.com/watch?v=lL2HjN4VF9g&feature=related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葡萄牙法多欣賞
前文社長曾經提過葡萄牙的民謠法多,相信許多人對於這種藝術形式都沒有印象,社長特別精選法多界的天后多絲嫎堤斯(Dulce Pontes)的幾首著名歌曲,提供各位欣賞,希望大家會喜歡。
Fado Portugues葡萄牙之歌http://tw.youtube.com/watch?v=Ui2zIM8FWS4
歌詞原意
命運在那天啟航,當狂風與天空從海洋分出,在流浪漁人的胸口,流淌著哀傷的曲調。
啊!多麼偉大的吶喊,來自靈魂山丘河谷草原百花與命運之果。你能不能瞧見西班牙半島,有著葡萄牙的沙,還有我的哭喊。
在脆弱船隻裡的漁夫,口裡唱著將死的輓歌,訴說著親吻海洋與天空的欲望。僅止於此,只有對命運的禮讚。
母親再會了,聖母再會了。請基於這份誓言,庇祐我尋得正確的航向,若我要死去,神將應允我葬在大海。
或要很久很久以後,當狂風與天空從海洋分出,他們將撞向另一艘船,讓另一個漁夫唱出這樣的悲歌
其他歌曲
http://tw.youtube.com/watch?v=guOKjSv0SsE&feature=related
http://tw.youtube.com/watch?v=5IoMRm9r30g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琉球島唄欣賞
元氣兄在前文曾經呼應社長提過的琉球島唄(しまうた),我就在這裡再引申介紹,其實島唄是發源自奄美群島的傳統歌謠,奄美群島曾經是琉球王國的一部份,位置在琉球群島北方。西元1609年日本九州鹿兒島的薩摩籓島津義久氏攻入琉球,琉球王國被迫臣服並割讓奄美,目前是鹿兒島縣的一部份,而「島唄」則成為奄美群島與琉球民謠的總稱。
目前琉球本土最有名的島唄歌星是喜納昌吉,此人作詞譜曲的「花」(花~すべての人の心に花を~)曾經被翻譯過多國語言,包括周華健的「花心」,至於喜納本人則是在大紅之後從政,目前是日本國會的參議員。其他台灣較知名的島唄歌星包括中孝介與夏川里美等,兩人都曾在台灣開過演唱會,吸引一些懂得門道的聽眾。
為了給一些沒有聽過島唄的同學入門的機會,我這裡從你管子(youtube)選了「花」的幾種唱法,包括喜納昌吉版、夏川里美版、石嶺聰子版、民謠版與周華健版等,各位可以比較個人唱法的不同,社長最喜歡的則是民謠版,最富有琉球當地氣息
喜納昌吉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sxO-X2Of96Q
民謠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FPGMsifqRgg&feature=related
夏川里美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tz0scjJC-wk&feature=related
石嶺聰子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y34Lneyp5yA&feature=related
周華健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clIBaq8Asyk&feature=related
另沒有看過琉球大鼓舞的,可以參考以下畫面
http://tw.youtube.com/watch?v=gci4kAnH2i0&feature=related
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活在當下 要幸福喔

Fields of Gold (2003 Alberta)
月初時其實就想找些耶誕音樂和大家分享,先是突然忙了一陣子,這兩天又感冒,這篇東西擺了幾天,剛好趁老胡出差,也上來補下版面,順便放些歌給大家聽:
都是老胡害的,看了12/3同學會記實,老覺得有些音符要躍出腦海,幾天下來,卻又怎都浮不出來。前些天,清晨半夢半醒間,窗外仍是北國寒冬的漆黑,腦子突然靈光乍現。是了,Dan Fogelberg的Same Auld Lang Syne,一首多年前另一愛樂同學推薦的曲子:http://www.youtube.com/watch?v=QExQCwn6kwg
其實聖誕已近,是該放些應景音樂的時候,只是在找這首歌之際,才知這位歌手去年因癌故世,Leader of the Band從此成為絕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y3GHCy49Dw 。更讓人唏噓的是,黃大城也走了,兩位曾經活躍於我們那個年代的中西歌手先後辭世,感覺像是記憶中的某個章節就此畫上句點。
台灣這些年來英年早逝的歌手有那些?印象較深的有薛岳、張雨生,再加上黃大城,當中就有兩位政大人了。這三人風格各異,楓葉公婆最喜愛的則是張雨生,這位外交系學弟的歌聲自不待言,創作才華更讓人驚艷。張雨生的殞落,幾乎也同時宣告張惠妹天后時代的結束(可不是,阿妹迄今仍能傳世的歌曲,幾乎都來自張雨生為她製作、並包辦多首詞曲創作的那幾張專輯)。
還記得先前提過的Paul Simon & Art Garfunkel與James Taylor合唱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嗎?一個多月前,在YouTube上搜尋這首歌時,意外發現一位歌唱才華洋溢的美國女歌手Eva Cassidy,寬廣的歌路、原創性十足的詮釋,足足讓我在電腦前坐了好久,連看了她十幾個clip。好奇怎從沒聽過,上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Eva_Cassidy),才發現Eva早於1996年因癌過世。更令人訝異的是,她生前僅見聞於華府一帶音樂圈,出唱片之路始終不順。
人生就是這麼奇特,2000年,Eva重唱’Over the Rainbow’的錄音,輾轉流到英國,在BBC電台上播出,竟然引發巨大迴響,唱片直線上升,目前市面上她的幾張專輯,多是親人和樂團友人在此之後,才把她一些零星舊錄音找出,再集結發片,最新的一張,是今年8月才發片!
一個多月來,陸續從圖書館借來Eva各張專輯聆聽。要向大家強力推薦她1996年在華府 Blue Alley酒吧的現場錄音專輯’Live at Blue Alley’。如果要我挑「荒島十碟」,這張發燒片絕對入選,而且必是前三名,起碼過去一個多月來,重覆聆賞不下六、七十遍以上,依舊愛不釋手。如果只想聽抒情,可選她的'Songbird'專輯。從她身上,第一次體驗所謂創作歌手,可以不必自創詞曲,而是透過獨特詮釋,為舊曲創造出全新生命。無論抒情、藍調、搖滾、福音、爵士、民謠,她都穿梭自如,氣韻渾然天成。
96年,Eva在Blue Alley演唱時,一位友人以家用Camcorder拍下現場,影像非常業餘,曝光時而不足,時而過頭,色溫沒調,不時還有人頭晃動,或杯盤交碰雜音,但都無損她歌聲的真誠溫暖。既然要迎接聖誕,她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和Over the Rainbow最適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uksPhbUMc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UwTdqPkluY&feature=related 。
有熱心網友,把她當天演唱的一些clip(不是全部)放在一起:
http://www.youtube.com/profile?user=stressbed&view=videos ,推薦大家一一聆賞。另外,不在此一連結中的’Fields of Gold’(Sting)、’Stormy Mondy’、’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Simon & Garfunkel)等曲,Eva也唱迴腸蕩氣,意境更超過原唱者,還有 ’Danny Boy’、’Imagine’等曲也值得一聽。
既然這麼會唱,何以生前找不到大公司出片?我當初也有此疑問,後來在其中一張CD所附、由華盛頓郵報樂評人所寫的解說中找到答案,原因只是「Eva歌路太廣,唱片公司不知該如何為她做市場定位」,夠諷刺吧。有時在想,這對Eva是禍是福?如果她早早就讓大唱片公司簽下,在市場考量下,大概也無法留下這麼多高原創性的演唱紀錄吧?
這也讓人聯想到張雨生跳脫偶像歌手後堅持創作,竟一度幾乎淪為票房毒藥,後來還是靠幫張惠妹製作了幾張唱片大賣,才有本錢繼續按照自己理念繼續創作發片。
如果說「如果還有明天」是薛岳的輓歌,張雨生寫給張惠妹的「後知後覺」也在冥冥中為自己一生做了完美結語。聽Autumn Leaves,竟像是Eva在為身後歌迷吟唱一般。
如果還有明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oiOYIcvSKw
後知後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71AyT-j-Ck&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3PXg4sRsX4
Autumn Leav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SXYu-3r1S8
聽這些作品,也總要讓人想起英年早逝的大提琴家Jacqueline Du Pre拉奏的Elgar大提琴協奏曲,像是對愛的告別,卻又充滿生命力和希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5C99JyP2n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6wt64X8Am0&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sekb1qwZs0&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1ofV9qWNaQ&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cZ_iprksR0&feature=related
這些人和故事聽來感傷。但楓葉婆說的好,這些人就像天使,他們是用短暫卻更璀燦的光輝來照亮每個人的心吧。人生不在長命百歲,更不在事事順遂,而在每一個當下,每一個起伏,都盡情盡興活出自己。與老同學共勉之。套句袁惟仁當評審的話:「大家加油,好嗎?」(還是要用韓劇日劇的標準台詞:「要幸福喔!」?)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民歌的年代
在我們成長的年代,還有一些有名的美國歌星包括Joan Baez、Peter Paul & Mary、Bruce Springsteen等,其中Joan Baez好像曾經訪台,還有紀念唱片發行。Peter Paul & Mary當我在MSU唸書時,曾經來學校參加過Michigan建州150週年慶。其實這些歌星拿著吉他自彈自唱,可以算是美國民歌的雛型,也影響到後來台灣民歌的興起。只是美國在60、70年代的民歌主要是對於主流價值的叛逆,其中英文中的石頭(rock)與滾動(roll)就隱含不受約束的意思。但是台灣的民歌當時受到戒嚴令的緊挎咒,比較像是年輕版的淨化歌曲,兩者後來都在時代潮流中褪色。美國從注重合音美聲,改為節奏為主的舞曲;台灣民歌則是在商業化中失去了方向。不過台灣民歌雖然在唱片市場上斂跡,卻在另一個時空找到市場,就是中國大陸。我曾經寫過六本關於大陸的書,有時候和大陸人交談時,常會發現30、40歲這個年齡層的大陸知識份子,竟然對於台灣民歌朗朗上口。或許在政治與經濟上,台灣未來會被共匪消滅,但是在流行文化上,台灣民歌文化也算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了吧!
不過就像美國的老狗民歌手還有舞台,其實台灣的民歌手在一片懷舊的氣氛下,也有回春的現象。近幾年民歌演唱會場場爆滿,就可以反映這種盛況。一些中年新聞主播也有舞台,先不說談話節目李摸魚、陳肥婆、鄭歪嘴、李老秋個個都是中老年人;播報新聞的李五端、張大頭妹也在四五開外。最屬奇葩要屬民視的盛竹如,因為如果中年記者要算恐龍,老盛應可列入「化石」級。前兩年看到老盛還在播新聞,社長樣實在只有一句評語,就是「大哥,老了就不要出來嚇人了!」
除了王仔外,記得元氣鴨家的鴨寶妹也是數學高手,不知兩人哪個才是班上的數學狀元?還有鴨寶妹好像也是魔術方塊的高手,不知現在還玩否?這些都是大一時的記憶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Don't know much about math, science and LIFE
“感恩諸位的坦白。近30年來,小弟一直以為自己是班上數學最差一人,聯考與Wendy一樣,只有12分。
還記得當時整份試卷看完,已有十足把握,就是我「只會三題」。雖然如此,我還不是第一個交卷的人,因為這三題寫完後,又重新檢查了幾遍,終於確定「我真的只會這三題」,和林03一樣,怕倒扣,不敢再亂猜,這才交卷。
我們家楓葉妹可是數理一把罩,到現在還可不時搬出各種數學公式、理化定律唬人,包括小弟在內,也只能楞楞地點頭稱是。
我家小朋友似乎遺傳老爸多些,數理少根筋,幸好還未寫過這類脫線答案。
當年要赴美前,高我們一班的修賢學長就曾說過他的親身經驗(我們唸的是同一所學校,但他早我幾年),上統計課時,有老美同學指著黑板上的 '÷' 符號,問助教 這是「蝦米碗糕」?當時還覺得未免誇大,及至自己選修統計時,不時聽到一些老美同學問些令人'瞠目結舌'的問題,才知助教何以偏愛來自亞洲的學生。
話說回來,溫哥華近年來自中、台、港等地華裔學生多,數學成績似乎都很強。但幾年前採訪一位曾獲得加拿大總理優良教師獎的數理資優班老師,他的觀察很有意 思,華人移民學生剛來時普遍都很會「計算」,但中學年級愈高,課程所需思考推理成分愈高時,不少人就開始跟不上,原因何在?也許另一個實例可提供一些線索:
加國(或許美國亦然)一些大學名校通常進去不難,但要畢業,可真得費番功夫,尤其是大一,有時可一下刷掉半數學生。卑詩大學 (UBC,加西主要學府之一)數學系一位教授就曾做一項非正式統計,該系近年在大一淘汰掉的學生,幾乎全部來自一些以課程嚴格繁重著稱的著名私立中 學,表現最傑出的學生反而多半來自公立中學,而且未必是華人家長心儀的「好學區」。
說到最後,其實就是「填鴨」一味,中西「烤法」皆然,結果亦相近。”
附上Art Garfunkel在他1978年’Watermark’專輯中和老搭檔Paul Simon,以及另一位我最喜愛歌手James Taylor合唱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不是Louis Armstrong大家耳熟能詳的那首,而是一首寫青年學子對課業、人生傍徨,對愛情憧憬的老歌,或許可勾起大家年少時光的美好(或痛苦)回憶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S2V_Ebm7Us
很巧,YouTube上這段音樂短片的Video製作者可能就是UBC學生,影片一開始就用了一些溫哥華和該校的照片。Enjoy.
朱伯,還記得Watermark這張專輯嗎?剛才在YouTube上搜尋這首歌時,憶起當年我們還討論Art Garfunkel那張專輯最好,你介紹了另一張專輯Angel Clare,只是在台一直沒找到,後來我手邊的一卷錄音帶也忘了是你還是林03錄給我的。大概10年前,在溫哥華一家唱片行無意間發現以CD重新出版的這張老專輯,如獲至寶。
上星期從圖書館借到一張Simon & Garfunkel - Old Friends Live On Stage的演唱會DVD(2004)。Yes, old folks can still rock. 兩位現已年近七旬的歌手歌聲依然悠揚,和聲一樣好到不行,尤其是Art Garfunkel歌喉依舊有如天籟,雖然多了些風霜,可惜YouTube上,找不到其中兩位老友記合唱的Old Friends。附上一段早年他們合作的電視版本,聽聽看歌詞,很有意思,也許就是我們同學再過二十年的寫照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PTOY8FrvNw
Still don't know much about math, science, and life.
But thank God, we do have friendship to cherish for all our life.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Both Sides Now
既是二人組,必有組頭。我們家與老馮相近,搬到加拿大後入境隨俗,一切走「內閣制」,總理兼外長恭請另一半擔當,自己安分當個虛位總督就心滿意足了。不過,看老馮近日每一出手,隱然都有水果日報風範,不免也想有樣學樣,和老同學說說話。
我現在的老總,是高五屆的學長。前兩天聊起,我們班架起部落格一事,他說,他們班先前也有,但後繼無力,已近停擺。從這兩個星期情況看來,本班人丁旺盛,寫手雲集,應無此慮。
朱伯和文老闆都提到近期音樂復古風,何時再聚首同歌,突然讓人懷念起當年幾把吉他,眾人高歌的日子。日前YY在YouTube上觀賞「星光大道」,其中一名參賽者資歷介紹時,提及他是政大「金旋獎」第廿?屆的冠軍。嘿,愛美麗、大娘和邦媛可不是第一屆的元老嗎?
吉他原本就學藝不精,畢業後久不彈此道,連基本和絃都忘得差不多,倒是本地圖書館各類音樂片收藏豐富,借回欣賞、順手精選再製典藏,成了另一主要消遣。朱伯既已貢獻Those Were the Days一曲,小弟也要推薦敝國才女Jony Mitchell的Both Sides Now一曲,與大家分享。
這首曲子最早由Judy Collins在1968年唱紅,但聽聽原創作者Jony Mitchell分別在1970年和2000年兩次現場演唱,分別以民謠和爵士風味重新演繹,我的感想是,青春小鳥既未消逝,也從不凋零,只不過更豐滿圓潤,一些城南舊事換個角度看,或許會有不同感受。
其中2000年的管弦樂版,幾年前第一次聽到時,有被「電到」的感動,不知道為何,觸動許多大學生活的回憶,這次能在本館重新播放,更覺珍貴。這張同名CD和蔡琴幾年前錄製的「淡水小鎮」舞台劇原聲帶,都是錄製甚好的發燒片,適合夜深人靜之際、把音量開大聆賞,回味往事。
197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crEqIpi6sg
20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KQSlH-LLTQ 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QlfFuQFXo&feature=related (Audio Only)
說起來,除了YY之外,這輩子關係最久的「同居人」就屬朱伯(哈,別想歪了),還有「貓廬」的諸位港澳仔。1993年,還沒移民之前,就住在當年貓廬附近,那年滾石的李大師和香港樂手盧冠廷合作一張「2 x Man Life 我(們)就是這樣」的專輯,同時以國粵語創作合唱,聽了非常感動,其中「如風往事」、「捨不得你」等歌曲,格外讓人想念港澳諸友,如果沒記錯,那次好像還寄了張CD給朱伯。
這張CD整張詞曲品質都好,願推薦給大家,只可惜當年賣座不佳,不知道現在還是否找得到。到YouTube上搜尋,只找到「如風往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qNWBRuRBp4
嘿,再重看一下這段MTV,「李大師+盧冠廷」和「小弟+朱伯」的長相及搭配還挺有幾分神似呢 ,哈。
YouTube上找不到「捨不得你」,把副歌歌詞(請用粵語唸)附錄如下,送給太平洋兩岸及世界各個角落的所有同學:
「期望風不傷你心 雨不擋你路
甜夢佈滿冰冷漫漫長夜
還願星光因你閃 指引你路
期望你每天色彩裡走過」
還有,林洛3,不是說好我叫「何哥華」嗎?「溫哥何」聽起來挺怪的,雖然我也得承認,它是比較貼近我的個性啦。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Re:朱伯伯:Those were the days
點進YouTube去看,果然是我小時候會唱的那種老歌!
小時候只會第一段,唱到副歌啦啦啦就算完事。
沒想到在這個季節讀到完整的歌詞,
每一段有那麼些似曾相識,
貼出來讓大家聽聽朱伯伯的歌聲 ( or 心聲?),以饗同好。
天縱英才如胡老,說不定可以加上生鮮翻譯?!把啦啦啦改成配麻將聲?
Once up a time there was a tavern(小酒館)
Where we used to raise a glass or two
Remember how we laughed away the hours
And dreamed of all the great things we would do
Those were the days, my friend
We thought they’d never end
We’d sing and dance forever and a day
We’d live the life we choose
We’d fight and never lose
For we were young and sure to have our way
(這裡開始啦啦啦)
Then the busy years went rushing by us
We lost our starry notions on the way
If by chance I’d see you in the tavern
We’d smile at one another and we’d say
Those were the days, my friend
We thought they’d never end
We’d sing and dance forever and a day
We’d live the life we choose
We’d fight and never lose
Those were the days Oh those were the days
(接著就是啦啦啦)
Just tonight I stood before the tavern
Nothing seemed the way it used to be
In the glass I saw a strange reflection
Was the lonely woman really me
Those were the days, my friend
We thought they’d never end
We’d sing and dance forever and a day
We’d live the life we choose
We’d fight and never lose
Those were the days, my friend, those were the days
(再來一段啦啦啦)
Through the door there came familiar laughter
I saw your face and heard you call my name
Oh my friend we’re older but no wiser
For in our hearts the dreams are still the same
Those were the days, my friend
We thought they’d never end
We’d sing and dance forever and a day
We’d live the life we choose
We’d fight and never lose
Those were the days, my friend, those were the days
(最後一段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