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本來想放在回應中,但寫得長了,只好貼出來
在我們成長的年代,還有一些有名的美國歌星包括Joan Baez、Peter Paul & Mary、Bruce Springsteen等,其中Joan Baez好像曾經訪台,還有紀念唱片發行。Peter Paul & Mary當我在MSU唸書時,曾經來學校參加過Michigan建州150週年慶。其實這些歌星拿著吉他自彈自唱,可以算是美國民歌的雛型,也影響到後來台灣民歌的興起。只是美國在60、70年代的民歌主要是對於主流價值的叛逆,其中英文中的石頭(rock)與滾動(roll)就隱含不受約束的意思。但是台灣的民歌當時受到戒嚴令的緊挎咒,比較像是年輕版的淨化歌曲,兩者後來都在時代潮流中褪色。美國從注重合音美聲,改為節奏為主的舞曲;台灣民歌則是在商業化中失去了方向。不過台灣民歌雖然在唱片市場上斂跡,卻在另一個時空找到市場,就是中國大陸。我曾經寫過六本關於大陸的書,有時候和大陸人交談時,常會發現30、40歲這個年齡層的大陸知識份子,竟然對於台灣民歌朗朗上口。或許在政治與經濟上,台灣未來會被共匪消滅,但是在流行文化上,台灣民歌文化也算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了吧!
不過就像美國的老狗民歌手還有舞台,其實台灣的民歌手在一片懷舊的氣氛下,也有回春的現象。近幾年民歌演唱會場場爆滿,就可以反映這種盛況。一些中年新聞主播也有舞台,先不說談話節目李摸魚、陳肥婆、鄭歪嘴、李老秋個個都是中老年人;播報新聞的李五端、張大頭妹也在四五開外。最屬奇葩要屬民視的盛竹如,因為如果中年記者要算恐龍,老盛應可列入「化石」級。前兩年看到老盛還在播新聞,社長樣實在只有一句評語,就是「大哥,老了就不要出來嚇人了!」
除了王仔外,記得元氣鴨家的鴨寶妹也是數學高手,不知兩人哪個才是班上的數學狀元?還有鴨寶妹好像也是魔術方塊的高手,不知現在還玩否?這些都是大一時的記憶
4 則留言:
社長樣
楓葉妹要我代澄清,她從來不是魔術方塊高手,每次玩此方塊都覺得自己「智障」。不過,可以跟您報告,我們父子都覺得她主持家務時,頭腦確實有如魔術方塊,常常讓我們跟下上,只有挨括的份。
誠如社長樣所言,台灣民歌受美國60、70年代民謠和搖滾樂風影響甚深。不過,台灣民歌表面上在商業化過程中逐漸匿跡,卻為新一代的華語樂壇人才和創作植下根基。
從初中開始買唱片,一路都是跟著西洋歌曲和歌手走來,什麼時候開始回頭接觸國語歌曲?楊弦的中國現代民歌集是第一、二張,接下來就是各類民歌專輯,接續而起的不正是羅大佑、李宗盛、李壽全等人,把當時台灣歌壇初初萌芽的旺盛創作力順利接引到另一階段嗎?
有時和楓葉妹聊到國語歌曲,總要為台灣歌壇的人才備出感到自豪。想想看,不過在二、三十年間,即使是海外華人子弟,無論來自中、港、台,不少人都對台灣流行歌曲耳熟能詳,這一轉變多大!
接觸對岸作品不多,但我猜測台灣在華語歌壇的優勢應該還可維持好幾年吧,畢竟流行音樂亦是文化一端,不只要有自由創作環境,再有「多元文化」的滋潤,果實更豐碩。這正是台灣歷經東西多種文化洗禮後獨具的優勢,不是光靠「人多」就能跟上的。
說到後民歌時代,我覺得陳昇是個不可不提的人物,尤其「飲酒歌」中融入閩語、客語與原住民語,最有台灣氣氛。其實大陸人喜歡模仿台灣人唱歌,我在北京採訪春節廟會時,就曾看到大陸人怪腔怪調的在台上唱「愛拼才會贏」。2005年秋天在成都時認識幾個四川音樂學院的女生,此校以誕生第一屆「超級女聲」(超女)冠軍聞名,我們結伴去唱KTV時,我點了「飲酒歌」,四個女生聽了面面相噓,因為雖然好聽,但是歌詞卻一句也跟不上。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在冰醉雞公司時,曾經辦過一次演唱會,當時陳昇就是最會炒熱氣氛的藝人
不過我和這些川音的女生倒是都認同周杰倫,因為這個小孩的原創性夠,而且充滿時代氣氛,當時「11月的蕭邦」剛上市,我們對於這個奇怪的名稱還有過討論。在這些女生帶領下,我參加了四川大學(川大)的學生舞會,票價只要兩元人民幣,這是時隔20多年後,再次參加大學的舞會
兩位的音樂素養,望塵莫及!只能說,好在民歌的年代,我未缺席.至今仍是美好的回憶.
最近看"星光大道"才知周杰倫的厲害,以前總以為暢銷歌都太商業化、只合年輕人的口味,聽了楊宗緯的"祝我生日快樂"後,從此大為折服.
海外僑胞可能比較不熟,貼在這兒讓大家聆聽一下.http://tw.youtube.com/watch?v=3kBqC0Wi4Sg
楓葉公,
「主持家務時,頭腦確實有如魔術方塊」...哈哈哈!每家都是這樣嗎?
深有同感!民歌之後,有了美國、日本以外的另一片天。讓台灣的流行音樂,不但可以和香港平起平坐,還可以逐步超前些。
滾石發燙的年代,還算是五五波,現在已經自己站得顧盼生姿了。
的確不是光靠人多就能跟得上哩!
Sajo樣,
獨鍾「飲酒歌」喔?「多情兄」、「鑼聲響起」也蠻可愛哩!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