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免費參觀蘭陽博物館,現在正是時候!
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濱海的「蘭陽博物館」,從六月二十五日開始,到十月中旬正式營運之前,免費開放個人自由參觀;也就是說,從今天起的大約四個月期間,到「蘭陽博物館」參觀,都不用門票--雖然門票只要100元(成人),但若攜家帶眷、呼朋引友、召親喚戚揪團前往,積少成多,也可以省下可觀的門票費哩。
欲開車前往「蘭陽博物館」,可走北五高,經過雪隧後,在第一個交流道(頭城交流道)下,右轉接台二線直走,經過「淨水琉璃」(擁有生態蓮池的蓮花主題餐館)再往前開,即可抵達「蘭陽博物館」,館內無論建築或是展品陳列,都有國際水準,非常值得參觀。
若沿著台二線繼續往前開,則依序會經過「伯朗咖啡」(矗立在海邊、現代簡約的黃色建築,可邊喝咖啡邊看海,還可在沙灘漫步)、阿拉伯皇宮(到中東經營軍火生意有成的台商,回鄉所蓋的豪宅)、礁岩浪濤拍岸景觀、大溪漁港(可買到漁船剛卸貨、新鮮又便宜的海鮮)……,這些景點都在台二線上,不妨與「蘭陽博物館」搭配、結合為半日遊。
心動不如行動,Go-Go-Go!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欲速則不達
早幾年,這時的我一定跳起來,嘴巴不乾不淨好幾下,要不就跑去找老公算帳,問他怎麼不來幫忙,讓我一人搞得七葷八素的? 當那盆蘆薈落地剎那,眼前所見,似乎變成慢動作的畫面。送完孩子,我稍放慢速度,悠然的把地上清理乾淨。
多年生活的磨練,藉著許多緊張又不襯心的事可以把一個人的火爆氣燄給消弭許多,也使我們在生活許多不可避免的鎖事上有擔當的能力,而且能夠優雅的擔當。這是初老的積極面。於是我給自己一個擁抱,絕對不輕看任何一個小小的進步或突破!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馬荷加尼 - 鄭丁賢
想請問漢公,這是何方神聖。附一篇講泰勒主義和富士康連跳事件關係的文章。
中國富士康工廠12連跳,有人說是風水欠佳,有人說管理層剝削欺壓。
應該有更好的解釋。
這讓我想到管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泰勒主義(Taylorism)。
100多年前,還是工業化初期階段,基本上沒有管理知識,工廠沒有效率,工人欠缺訓練,也缺乏工作紀律;連帶的,產品低劣,成本高昂,勞資關係惡劣。
當時,美國一個年輕的工程師泰勒(Frederick Taylor)發覺問題之所在,為了改善工廠和工人的效率,他設計了一套提高生產力的方式。
他把工廠的生產程序固定化、精簡化;同時要工人重覆做同樣的工作,直到他們做得又快又好;他稱之為“科學管理方式”。
他有一項著名的“鐵鍬實驗”。當年,使用鐵鍬鏟煤是工廠運作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泰勒發覺鏟煤大有學問,關係到生產力的高低。
他制定標準的鏟煤動作,設計功能最強的鐵鍬,規定工人的力道,揮鏟的次數,以及工作和休息時間;結果,以往500個工人才能完成鏟煤量,縮減到140人就能完成。
泰勒的科學管理方式,改變了生產力和效率,堪稱是工業時代的一項大突破。
日後,這種方式大量用於工廠,出現了生產流水線。工廠的輸送帶不斷轉動,工人站在輸送帶前端,精準而重覆的做同樣的動作,包括裝配、鑽孔、包裝等等。
這套方式,後來被日本人發揚光大,又傳到韓國、台灣等新興工業地區,造就了它們的工業化;當然,把泰勒主義發揮到極至的是中國大陸。
富士康深圳工廠有40萬工人每天都奉行泰勒主義,以養活自己和家人,也帶動中國經濟成長。
但是,泰勒主義在過去100年,在西方被抨擊為違反人性的管理和作業方式。
工人每天在流水線上重覆同樣的動作,他們不能思考,無法改變,不能成長,甚至不准說話,成為機械的一部份。
長期下來,他們失去社會能力,產生疏離感,生存只是工作、吃飯和睡覺,生活是個大黑洞。
一些抗壓能力較低者,就會以自殺為出口。
西方人知道泰勒主義無法持續,後來發展自動化生產方式,把機械式的工作,交給機械人去做。至於無法機械化的部份,就輸出到外國,交由外國人來代工;而中國有數億人口必須解決溫飽,就成為泰勒主義的溫床。
工人跳樓自殺的問題,富士康有責任,背後的跨國大企業也不能免責,中國的政策也脫離不了關係;然而,歸根究底,人類社會為了經濟發展,而採取非人性化的泰勒主義,才是症結。
不過,泰勒本身地下有知,會抗議說,他的出發點也是好的,怎麼可以怪他呢!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主旨: Good English
一 位在美的留學生,想要考國際駕照。在考試時因為過於緊張,
看 到地上標線是向左轉。他不放心的問道: 「turn left?」
監考官回答:「right !」
於是他立刻向右轉。很抱歉他只有下次再來。
********************
某人刻苦學習英語,終有小成。
一日上街不慎與一老外相撞,連忙說:「I am sorry.」
老外應道:「I am sorry too.」
某人聽後又道:「I am sorry three.」
老外不 解,問:「What are you sorry for?」
某人無奈,道:「I am sorry five.」
********************
某男,亦初通英文,至使館,有表要填,有一欄是 sex。
該男思之久已,毅然下筆:once a week。
簽證官觀后暴笑, 曰:「This item should be filled in with male or female.」
該男頓時赧顏,思之,填下﹕female。
官楞之,曰:「Shouldn't it be male?」
男急釋曰:「I am a normal man, so I have sex with female.」
********************
有位女士,個性喜愛佔便宜。
某日紐約曼哈頓名牌衣飾大減價;她去揀便宜,選來選去,終於挑到一件。
但樣式新潮,不敢確定是女裝還是男裝。
正巧一位又高又壯的男服務員朝她走過來。
就用英語問他:「 for Girl or Boy?」
服務員回 答:「Unisex!」
她聽成'You need sex ',豈不是性騷擾?
又怕自己聽錯,露出錯愕懷疑的神情。
服務員見狀,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解釋:"U – N – I – SEX!"
這次她聽的很清楚" You and I Sex", 立即找服務員上司理論。
********************
花枝 魷魚麵的英文...難@@
你會翻譯【How are you】嗎 ?
我想...各位的英文應該 還可以....
日前,香港「信報」報導了一則最近在北京流傳的政治笑話 ......
某日,江澤民決心親自為政治局講第一堂英文課,為了要了解學員程度,以便 因才施教。
江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英文:「How are you ?」
然後看一看下面的政治委員:「你們誰來說說這句英文意思?」
結果沒人強出頭, 江乃欽點沒喝過洋墨水的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回答:
李瑞環想,這幾個單字都認得,只是 連在一起沒把握,於是回答說: !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怎麼?......是...... 你?」
(註:How=怎麼, are=是, you=你)
總書記聽後,有點哭笑不得 ,但又不便發作,只好說:
「再來一句試試 ...『 How old are you ?』」
再問李瑞環,於是他如 法泡製上一題使用的直譯法,一本正經的回答說:
「 ............ 怎麼老是你?............ 」
********************
中國為了2008奧運,為了提昇全民水平,發明一些無厘頭的英文讀音妙譯,
sentimental 山東饅頭
electronic 伊拉克戳你
digital 低級透了
sometimes 三太子
Come on ! Let's go ! 快馬拉死狗!!
不過最離譜的是 ──
What's your name ? 竟然翻成---- " 花枝魷魚麵 ".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再見,吾友
我們在妳耳邊輕輕的說:
"不要急,把一些想說的話,統統告訴主耶穌。祂完全聽得見。什麼放不下的,掛念的,都告訴祂,祂必來為妳擔擔子。"
這時的妳,眼睛張得有點大,呼吸也急促起來,妳想講話,我們知道。只能摸摸妳的臉,握握妳的手,與妳對看。
認識妳不是很久,但卻對妳印象十分深刻。不論夏天或冬天,妳都喜歡穿得單薄,說是怕熱;直到生病以後,才開始看妳多穿起來。
怎麼形容妳的個性呢? 是個性情中人吧!愛恨分明,情緒的旗幟鮮明;人冰雪聰明,察言觀色的本事恐無人能敵。記得有一次在我們姐妹會中,妳一眼就看出我有重擔,對我說:
"妳有心事哦!"
我嚇一跳,別人都看不出,獨獨妳看得出。的確,那天出門要去聚會時,突被一沉重的壓力襲擊,有找不到出路的苦悶,但因要聚會,就一路爭戰。來到藍方家門前,覺得自己已經把情緒理得差不多了,可以開開心心與妳們一起敬拜神,研讀神的話。其它姐妹也都看不出什麼痕跡,獨獨妳,一語就說中要害,使我不得不佩服妳獨特的恩賜。
一起查經四年了,終究妳接受了救恩。那幾年當中,好幾次問妳,倒底信還是不信?妳說,要信,就認真的信,不然就不信。不喜歡說自己是基督徒,但卻在生活上與真理上不認真,不肯做個糊塗的基督徒。果然妳在成為基督徒後,認認真真讀經禱告,比許多在前面的人跑得還快!
我們交身而過,在地上不過短短五、六年情誼,但是我知道妳去的地方,也是我永恆的家鄉,心中十二萬分的確信,我們要在天上的家鄉再見面,與愛我們的主永遠在一起,不棄也不離。
我親愛的朋友,可愛的姐妹,聚會中少了妳,就少了好多聲音,妳愛講話,也能把話講得神龍活現的,一個普通的笑話,從妳嘴裡出來,加上妳的搞笑表情,就讓我們全部的人都笑得花枝亂顫!妳是我們的開心果,坦白得像個孩子似的,有時想跟妳生氣,都不知該如何告訴妳。
想起妳的時候,都是鮮活跳動的美好記憶,即使後來生病,也只記得妳的勇敢。那雙透著慧詰的大眼睛,又深又甜的酒窩,熱情大方,喜歡送人禮物的慷慨,當姐妹有難,在關懷上絕不吝嗇,這都是妳給我的記憶。
暫時分別了,說不傷感,那是騙人的,雖明知妳去的地方好得無比! 我相信妳地上的姐妹們會為妳的孩子們認真禱告,畢竟這是妳最放心不下的。再見了,吾友!